词条

中山

  • 外文名:Chungshan
  • 别称:香山
  • 总面积:1783.67km²
  • 总人口:443.11万
  • 市花:菊花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省份:广东省
  • 景点特产: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 车牌代码:粤T
  • 行政级别:地级市
  • 高校:广东药科大学
  • GDP:3631.28亿元

城市简介

中山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岸,东临香港,南临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市总面积约为1,8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30万人。中山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经济实力。中山市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尤以家电、照明、家具等行业闻名,被誉为“中国家电之都”和“中国灯饰之都”。除了制造业,中山市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在金融、物流、旅游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山

历史发展

中山市古称“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近十几年,在中山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生活遗址,包括有南朗镇的龙穴彩陶遗址、石岐区的白水井遗址、大涌镇的全禄遗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制石器、夹砂陶器等文物。其中,南朗镇的龙穴遗址还是一个由新石器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沙丘遗址,在后期的遗存中还发现有青铜器和铸铜石范等物。

先秦时期属南越,当时聚居在广东地区是被称为“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黎等。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中山属南海郡广州府番禺县辖地。

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中山属南越国领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中山重回汉朝中央管辖。

秦汉时期,开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

三国时,中山属于吴国领地。

西晋末年,晋朝皇族之间爆发了史称“八王之乱”的宫廷权力争斗,为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岭南,其中一部分来到香山岛上。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东官郡,中山改为东官郡辖地。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永初元年(420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中山属东莞郡辖地。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中山属广州府宝安县(古东莞县)辖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中山属广州府东莞县辖地。因为中山盛产海盐,官府开始在今珠海市山场村设立了名为香山镇的军事营镇。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陈天觉建议改香山为县,获诏准,升级为香山县,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此时的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

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军的追杀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灭亡后,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员的后裔流落定居于香山。

明朝,香山北部地区开始淤积成陆,此时才与大陆相连。

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逐步修筑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围,香山县围垦的田地在不断增加,农业产量也在提高。

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于农业的发展,香山由原来的下等县改成与南海、番禺、东莞等县同列的大县。

近现代

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县。

1949年后,先后属珠江、粤中、佛山地区。

1951年1月,中山县设置1个区级镇(石岐镇)、11个区。

1953年3月,改设17个区、3个区级镇。同年6月,中山县分出珠海县后,全县设15个区,3个区级镇。

1953年3月12日,内务部批准设立石岐市(省辖市),以中山县石岐镇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55年8月,全县各区均以区(镇)所在地命名。

1957年2月,撤区改设乡,15个区改划为34个大乡。

1958年8月,各大乡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全县34个公社合并为7个大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共辖34个耕作区。

195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岐市,将原石岐市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中山县。

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为石岐镇;12月,经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县级镇,仍称中山县石岐镇,属中山县和佛山专区双重管辖。

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其中张家边区辖榄边、南蓢、翠亨等7个公社。

1963年初,撤销区建制。

1976年12月,全县设3个区级镇、25个公社。

198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撤县改市(县级),由佛山市代管。

1988年1月7日,升为地级市。

城市文化

香山文化

香山文化与岭南文化同构,在近代同步发展,为岭南文化增色添彩。岭南文化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在千百年的演变进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与其他区域文化不同的模式。香山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子文化,在本质上集中体现了广府文化的主要特征。

广府文化

广府人主要自唐宋时期迁入珠三角地区的中原与江南移民所形成。中山广府文化底蕴深厚,香山(地域范围涵盖今中山、珠海、澳门)是珠三角广府地区后起之秀,在明代即崛起于岭南文化版图,与一般人认为的广府文化核心区南、番、顺相比毫不逊色,在清代特别是晚清民国时更是盛极一时、无与伦比。

据统计,自唐代到清末香山县共产生138名进士,其中文进士67名、武进士71名。尤其在明清两代,香山县经济、教育有较大发展,录取进士的数量不断增加。明代276年间香山籍进士16人,到清代267年间中进士者多达105人。

客家文化

五桂山街道是中山市唯一客家人聚居的镇街,因此这一带的美食多为客家特色菜,位于城桂公路南桥路段侧的客家庄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建筑。

特产介绍

黄圃腊味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黄圃人根据三角洲天热潮湿的特性,采用盐、糖、酱油、酒腌制后再晒干的办法制作了色香味美的腊肉。之后又以这种方法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制作。渐渐总结中一套腌制的配方和制作花式品种的方法。

茂生围香蕉

蕉身特别肥大,皮包青黄而带小黑点(俗称“梅花点”熟香蕉),焦肉特别丰厚嫩白,入口鲜美香甜。因为茂生围位于咸淡水交界地区,农民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旱基而又接近水源地段种植香蕉;结果所产的焦比其他地方为优。

三月红荔枝

三月红荔枝是中山市历史名牌产品,又是荔枝家族中的“迎春使者”。它的特点是:果壳色泽鲜红,果体肥大,果肉厚而雪白多汁,味道似酸非酸,似甜非甜,别有风味,食之使人醒脾开胃,是岭南有名佳果。

石硖龙眼

石硖龙眼特点是:果大、核小,可食部分为67%至69%,果肉晶莹厚润、爽脆清甜,不流汁,平均单果重9.36克。

神湾菠萝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盛产于中山市神湾镇的菠萝,名之为神湾菠萝,神湾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山地肥沃,特别适宜菠萝生长。经过长期选种培育,神湾所产的菠萝,一般每个一市斤左右,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是芯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浓郁果香留齿颊间经久不散。

旅游体验

中山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中山市以其独特的旅游景点和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孙中山故居,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家庭生活和革命事迹。另外,中山市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遗迹和纪念馆,如孙中山纪念堂和孙中山画像碑等,这些都是游客了解孙中山先生和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场所。

此外,中山市还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公园。比如,中山市的太阳湾风景区是一个以海滩和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胜地,这里有优美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是游泳和日光浴的理想场所。

另外,中山市还有很多公园和绿地,如中山公园和中山港湾公园等,这些地方提供了休闲娱乐和户外活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