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奥地利

  • 外文名:Austria
  • 简称:奥地利
  • 所属洲:欧洲
  • 语言:德语
  • 主要民族:奥地利人
  • 人口数量:910.6万
  • 面积:83879km²
  • 首都:维也纳
  • 主要宗教:天主教
  • 代表景点:维也纳大学
  • 历史人物:莫扎特、舒柏特
  • 高校:维也纳大学

国家简介

奥地利,全称是奥地利共和国,英文名是The Republic of Austria,英文简称是Austria,其拥有了83879km²的国土面积以及910.6万的人口数量,位处于中欧大陆的南部地区。奥地利的首都是维也纳,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其他重要城市包括格拉茨、林茨、萨尔茨堡和因斯布鲁克。奥地利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奥地利的儿子,奥地利也以维也纳艺术家群体而闻名。奥地利是一个联邦共和国,由九个州组成。它的政府体制是议会制,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理是政府的首脑。奥地利是欧洲联盟的成员国,并且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奥地利

历史发展

根据考古发现,奥地利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活动。

约公元前750~前450年间,此地已属早期铁器时代,伊利里亚人在这里创造出有较高水平的哈尔施塔特文化。

公元前400年左右,有多个凯尔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区活动。公元前15年罗马帝国占领了凯尔特王国诺里库姆并设立为行省。

罗马帝国衰落后奥地利曾先后被匈人、伦巴第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阿瓦尔人、巴伐利亚人和法兰克人占据。一支斯拉夫人部落向阿尔卑斯地区迁移,占据了现今奥地利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建立了卡拉塔尼亚王国。

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该地区,鼓励拓殖,并引进了基督教。后来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包括奥地利地区在内的东法兰克由巴本堡王朝继承。该地区被称为“marchia Orientalis”(“东方边疆领”之意),976年被赠予巴本堡的利奥波德。

奥地利这个名字最早见诸记录是在996年,当时写作Ostarrîchi,用以表示巴本堡王朝的边疆领地区。1156年的小特权将奥地利升格为公国;1192年巴本堡王朝又获得了施蒂利亚公国。1246年奥地利的腓特烈二世死后,巴本堡王朝绝嗣,奥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亚的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之手。但1278年在边疆领之战中奥托卡二世败于德意志的鲁道夫一世,从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止,奥地利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哈布斯堡家族在14、15世纪积极扩张领土。1526年奥地利取得了波希米亚和奥斯曼帝国未有占领的匈牙利,两大帝国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1683年9月12日的维也纳战役中奥地利联合来自波兰的援军将围困维也纳两个月之久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击败。这场战役阻止了奥斯曼帝国向欧洲中西部扩张的行动,并维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权;随后的一连串军事行动,导致1699年卡尔洛夫奇条约的签订,奥地利获取匈牙利全境。从此至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覆亡之前,哈布斯堡家族便等同神圣罗马帝国。

随着普鲁士的崛起,奥地利开始了与普鲁士之间长期的争夺德意志地区霸权的斗争。同时奥地利也先后伙同普鲁士及俄罗斯两次参与瓜分波兰(第一次和第三次)。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而在此两年前,弗兰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二世皇帝)宣布自己为奥地利帝国的皇帝,统治范围是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世袭领地。

1867年,为了化解奥地利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的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对帝国内强大的匈牙利贵族做出妥协,宣布将奥地利帝国更改为所谓共主邦联—奥匈帝国,匈牙利地区在理论上升级为奥匈帝国内部的一个王国,并拥有自己的国王(在奥匈帝国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匈牙利国王始终由奥匈帝国皇帝兼任),议会和海关系统等;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引发了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在一战中战败的奥匈帝国被分割为多个小国家,其中原先内莱塔尼亚的一部分成为了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在1918年10月21日至1919年9月21日间的11个月称为“德意志奥地利”),并被禁止与德国(即当时的魏玛共和国)合并。1938年,纳粹德国实现了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的7年都受其统治。

纳粹德国于1945年战败后,奥地利被同盟国和苏军分别占领,直到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在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奥地利的各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今天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政权解体后,奥地利逐渐参与更多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又于1999年加入欧元区。

国旗介绍

奥地利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从上到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地利大公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1786年约瑟夫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奥地利

旅游景点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State Opera Theatre of Vienna)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型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建于1869年,原是皇家宫廷剧院,其前身是17世纪维也纳城堡广场木结构包厢剧院,1869年迁到市区的环行街旁。1918年宫廷剧院变为国有,称国家歌剧院。歌剧院为罗马式宏伟建筑。前厅和侧厅都用大理石彻成,内部绘有精美壁画和挂有大音乐家和名演员照片。观众席共有6层,可容有座观众1600多人。

维也纳音乐厅

维也纳音乐厅(Music Hall Vienna):奥地利维也纳最古老也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室,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柜,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Salzburg)是奥地利西北部萨尔茨堡州首府,濒临多瑙河支流萨尔察赫河,是奥地利北部交通、工业及旅游中心。这里是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素有“音乐艺术中心”之称。萨尔茨堡1077年设市,公元8世纪~18世纪为天主教大主教驻地和活动中心。1802年萨尔茨堡脱离宗教统治,1809年,根据《舍恩布龙条约》归巴伐利亚,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决定归还给奥地利。

旅游评价

奥地利被山脉环绕,拥有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和湖泊,以及迷人的乡村风光。游客们赞扬奥地利的自然美景,特别是滑雪胜地和登山远足的机会。奥地利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在音乐和艺术领域。维也纳的音乐传统和豪华的宫殿是游客们必游的景点之一。此外,萨尔茨堡和因斯布鲁克等城市也有许多文化和历史遗迹。3.食物和饮食:奥地利的美食备受赞誉,特别是当地的奶酪、香肠和面包。游客们喜欢品尝奥地利传统的菜肴,如维也纳猪排和阿尔卑斯地区的奶酪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