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巴中

  • 外文名:Ba zhong City
  • 别称:巴城、红军之乡
  • 总面积:12292km²
  • 总人口:265.80万
  • 市花:杜鹃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省份:四川省
  • 景点特产:光雾山风景区、诺水河
  • 车牌代码:川Y
  • 行政级别:地级市
  • GDP:765.01亿元
  • 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

城市介绍

巴中市,四川省辖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四川盆地和秦岭大巴山重要交界地带。巴中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曾三度建都,有“上巴国”、“汉王台”、“女娲山”等古国、古台和“女娲创世”、“三龙传说”等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巴中市还是中国矿泉水之乡,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工农商旅重镇和通江银耳、南江翡翠米、通天河旅游等特色产业基地。巴中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光雾山、诺水河、米仓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以及巴中市博物馆、南龛石窟等历史文化遗迹。

巴中

城市发展

宋元明清

宋太祖乾德四年至宋末(966年—1275年),巴州属利州路(治今广元)兴元府(治今汉中),领化成、难江、恩阳、曾口、通江等5县。其间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巴州属剑南道。

元朝沿袭宋朝建置,仍置巴州领县,属广元路。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四川置省之始),巴州属四川省广元路。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巴州为巴县,属四川承宣布政司川北道(简称四川北道)保宁府(治今阆中)。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复置巴州,领化成、通江、南江3县。

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四川在成都称帝(1644年),国号大西,巴州全属大西。

从清朝初到民国元年(1648年—1912年),巴州仍属四川北道保宁府,不领县。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巴州衙署改名巴州行政公署。民国二年(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隶属四川北道(治今阆中)。民国三年(1914年),改四川北道为嘉陵道(治今南充),巴中隶属嘉陵道。不久裁废道制,以府、州、厅、县直属省政。

民国六年(1917),四川靖国军第六师司令部驻防达县(治今达州市通川区老城),辖达、开江、万源、城口、开县、云阳、奉节、巫溪、渠、营山、仪陇、蓬安、通江、南江、巴中、阆中、苍溪、南部、盐亭、昭化(治今广元市昭化镇)、广元、剑阁、梓潼二十四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5年),川政统一,巴中属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今达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四川省分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属西南局(治今重庆市)。巴中属川北行署达县专区(治今达州)管辖。1952年,撤销4个行署区,一直到1993年上半年巴中隶属于达县地区。(其间:1950年4月,川北行署批准成立巴中中心县委,作为达县地委的派出机构,领通江、南江、巴中三县,1953年3月,巴中中心县委撤销,三县直属达县地委。)

1993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从达县地区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巴中县一并撤县建市(县级);10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建立巴中市(地级);12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以市管区县,辖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2013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巴中市恩阳区。

地区文化

光雾山红叶节

2002年10月,首届“四川·南江光雾山红叶节”在光雾山核心景区桃园举行了开幕式。自此,每年10月被定为“光雾山红叶节”。

红军文化

巴中红色文化历史厚重,底蕴深厚,巴中是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是历史上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老区的中心。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的足迹。红色遗址、红色遗迹随处可见,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优美的风景与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焕发出斑斓的色彩。

民间艺术

巴中市的语言主要是典型的土家族语言,如连二杆、倒拐子、的到八子、扑爬跟头等。巴中流传的民间文学众多,典型代表有民间传说《吴幺姑》《鲁班》《赵巧》《章怀太子》《斩巴蛇》《赵琼瑶四下河南》等;民间故事《长工和地主的故事》《非人的故事》;民间叙事诗《十里坪》《月儿落西下》等。

巴中市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类别众多。绘画有年画、版画、壁画、风俗画、宗教画等;雕塑有石雕、木雕、骨雕、竹雕、皮雕等;工艺有刺绣、织染、纸扎、糖塑、编织等;音乐有山歌、号子、小调和管乐、弦乐、打击乐等;舞蹈有节令舞、礼仪舞、宗教信仰舞等;曲艺有说书、说唱、清音、扬琴等;戏剧有川剧、傩戏、灯戏、巴中皮影等;杂技有古彩戏法如上刀山、下火海、滚油锅等。

民间工艺

巴中市民间工艺形式多样,有雕刻、剪贴、刺绣、编织、蓝印、糖画、扎纸、泥塑等十余种。以前曾在民间征集具有特色的剪纸、刺绣、蓝印、泥塑、雕刻、编织等各种古今工艺品60余件,其中有许多精品展出,有的工艺品还享誉中外。

生产习俗

巴中人民,历来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是老百姓的主业。所以巴中民间的生产风俗,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习俗。农业生产习俗中,传承的主要有迎春耕、保青苗、抗旱魔、护耕畜、祈丰收、敬新等。这些习俗中,又表现出多种文艺形式。

推荐景点

光雾山国家AAAAA级景区

光雾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华夏版图腹心、米仓山腹地,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冷暖气候交汇处,被称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景区山峰气势雄伟,常年云雾缠绕,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造就出奇特的喀斯特岭脊峰丛地貌、古朴的原生态植被和清幽的峡谷风光,素有“山奇、石怪、谷幽、水秀、峰险”五绝,是国内资源禀赋极高的自然山水景区。2004年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8年成功创建为世界地质公园,2020年被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进行中国岩溶对比研究不可多得的科考样本。

米仓山国家AAAA级景区

米仓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南江县北部,森林覆盖率97.3%,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多达数十种,是名副其实的“秦巴山区生物基因库”。景区这里四季皆景,春有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夏有绿海葱茏,林冠翻波;秋有巴山红叶,层林尽染;冬有林海雪原,玉树琼花。尤其以秋季红叶闻名于世,有“亚洲最长红地毯”、“中国红叶之乡”等美誉。现有贾郭山、天然画廊、黑熊沟、香炉山、兰沟桥、牟阳古城等精品景点。

四川十大古镇-恩阳古镇

恩阳古镇,乃六朝郡县,自公元525年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置义阳郡始,距今已有1490余年。它衔接米仓古道,对接陕渝物流,是当时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和物资集散中心,素有“小上海”和“早晚恩阳河”美称。在这山秀水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土地上,建造了独具特色的街市民居,沉淀了灿烂丰硕的地域文化,培育了靓丽多彩的奇特景物。恩阳古镇核心面积0.5平方千米,古街巷17条,古建筑589幢。曾先后入选“四川省十大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四川省天府旅游名镇”。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建筑专家朱仕轩曾用“四个一席之地”评价:恩阳古镇在中国的古建筑建造上、规划建设上、民俗民风文化上、近代革命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通江毛浴古镇-红色古镇

巴中市通江县的毛浴镇历史悠久,明末时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总兵大镇,因水陆两变,历史上繁庶一时。毛浴镇作为红军长征途经之地,著名的毛浴坝会议会址就在龙舌街74号。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毛浴坝召开全军党政工作会议,徐向前、陈昌浩等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出席会议并讨论了当时的形势与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统一了思想,鼓舞了斗志,成为至今流传的“红军精神”。

毛浴镇也叫龙舌镇。走过宕桥,就进入毛浴古镇的主街龙舌街,古镇房屋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系典型的川东民居,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幽长小巷,青石板街道,古意盎然。据说无论怎么涨大水,毛浴镇从来不会被淹。上天似乎对这片土地特别垂青,默默地庇佑着这块红色土地。2019年1月毛浴镇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南江小巫峡景区

小巫峡位于川陕交界的四川巴中南江县城东26千米,距赶场镇6千米,是光雾山国家重点名胜区五大片区之一,景区集奇峡、秀洞、雄峰、怪石、湖泊、云海于一体。已开发的有通天洞(又名五彩洞)、穿花洞、逍遥洞。探明有岳家洞、阳鱼洞、景洞、双龙洞、猴子洞、飞云洞等20余个,所构成的溶洞群洞体结构奇特,洞中有洞,洞外有洞,石笋、石柱、石花、石幔遍布其洞。

旅游体验

巴中市是一个充满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的旅游景点包括光雾山、诺水河、米仓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以及巴中市博物馆、南龛石窟等历史文化遗迹。在巴中旅游,游客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也十分便利,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