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立陶宛

  • 外文名:Lithuania
  • 简称:立陶宛
  • 所属洲:欧洲
  • 语言:立陶宛语
  • 主要民族:立陶宛人
  • 人口数量:286.5万
  • 面积:65300km²
  • 首都:维尔纽斯
  • 主要宗教:天主教
  • 代表景点:十字架山
  • 历史人物:维陶塔斯
  • 高校:维尔纽斯卡普苏斯

国家简介

立陶宛(Lithuania)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一个国家,北邻拉脱维亚,南接波兰,东与白俄罗斯相连,西濒波罗的海。立陶宛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也是欧盟、北约和欧元区的成员国。立陶宛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是强大的立陶宛大公国的中心。在中世纪,立陶宛曾一度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其领土范围包括今天的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和部分波兰。立陶宛的历史和文化受到了斯拉夫、德意志和波罗的海民族的影响。

立陶宛

地理位置

立陶宛位于欧洲中东部(北纬53°54'~56°27',东经20°56’~26°51’),北与拉脱维亚接壤,东、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南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相邻,西濒波罗的海。国境线总长为1644公里,海岸线长90公里。国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立陶宛地形以平原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东南部的高地,最高点海拔293.6米。

发展历史

旧石器时代起,立陶宛就有人类定居。公元5-6世纪出现阶级社会。

12世纪起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

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13世纪,形成立陶宛民族。

14-15世纪,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大部在西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558-1583年,立陶宛参加了反俄国的立窝尼亚战争。

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

1795-1815年整个立陶宛(除克莱佩达边区外)并入俄国。立陶宛人民参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兰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立陶宛被德国占领。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8年6月4日,成立立陶宛王国,立陶宛国会于11月2日推翻了自己的决议,立陶宛成为共和国。

1918年12月至191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领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联合组成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宣布独立。

国旗介绍

立陶宛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由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黄、绿、红三色。立陶宛于1918年宣布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采用黄、绿、红三色旗作为国旗。

1940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采用左上角有黄色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下部有白色窄条和绿色宽条的红旗作为国旗。1990年宣布独立,采用上述三色旗为国旗。2004年7月8日国旗的长宽比例从2:1变成5:3。

旅游体验

立陶宛有许多迷人的自然景点。国家的海岸线风景如画,有着美丽的沙滩和壮观的悬崖。库尔斯赫地峡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观的沙丘景观。此外,立陶宛还有许多迷人的城市。首都维尔纽斯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城市,拥有很多古老的教堂和建筑。卡乌纳斯是另一个受欢迎的城市,以其美丽的老城区和独特的城堡而闻名。

立陶宛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目的地。它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迷人的城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对自然景观还是文化艺术感兴趣的游客,都可以在立陶宛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