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和田玉

  • 中文名:和田玉
  • 外文名:Nephrite
  • 类型:单斜晶系
  • 国家:中国
  • 发源地:中国新疆
  • 主要原料:钙镁硅酸盐
  • 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玉石介绍

和田玉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也是一种宝石。它以和田地区(今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而得名。和田玉的特点是色彩纯净、质地细腻、光泽温润、质地坚硬。它的颜色通常呈现白色、灰色、绿色、紫色等,其中以白玉和青玉最为珍贵。和田玉的纹路丰富多样,常见的纹路有鱼纹、蛇纹、蟠龙纹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田玉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于玉器制作和雕刻艺术中,是古代贵族和文人雅士喜爱的宝石。在现代,和田玉也是一种热门的收藏品和投资品,其价值随着稀缺性和工艺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和田玉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宝石,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受到高度重视和赞赏。

和田玉

发展历程

新疆玉石是中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

从商代至汉代早期玉料不是来自新疆和田,而是来源于古代被称为“昆仑山”的祁连山之中,新疆和田玉进入中原的准确年代是西汉中期,和田玉籽料的发现者是汉代使者张骞,和田玉山料的开发时间是在明代。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和田玉产地成立公私合营的玉石收购站,20世纪60年代后改为国营,并开始使用炸药开采,年产量30到40吨,但质量较差,可利用率还不到一半。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报道,1981年和田玉的产量为74吨,比1980年增长了1.28倍。自20世纪90年代后,平均每年开采120至150吨。

和田玉的繁荣,归功于港台地区玉商。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田玉与昆仑玉、俄罗斯玉的价格相差无几,自80年代末开始,港台玉商疯狂收购和田玉子料,使和田玉成为市场上最昂贵的玉料,和田白玉的抛光工艺,也由台湾玉商提出。

文化价值

中国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的物资基石,在中国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史上书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和田玉用来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还常常当作情人间表示爱慕的信物。

“籽”一般而言主要是针对植物来说,指的是植物所结的种籽,同时包含有孕育的含义,是植物生命的一个过程。“仔”主要是指动物,根据读音来看有两层意思:在读作“zi”的时候,指的是幼小的意思;读“zai”的时候泛指幼小的人或动物。把和田玉的子料称为“仔料”、“籽料”的情况在平时比较多见,这两个称呼反映了和田玉子料外形圆润、个头小的特征。但在仔细推敲之后,这两种称呼都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和田玉子料的本质。

“子”字所代表的含义广泛而全面,有“种子”、“子女”、“幼小”等意,没有物性之分。因此,用“子”来表示和田玉卵石料,不仅能反映卵石料外形的特征,更从成因上体现了与山料的因果关系,“子料”是由母体奋力出来的玉石,在继承了山料质地特征的同时,再经过河流搬运和长期冲刷等因素的结合下,成为和田玉的精华。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玉是能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不会时来时走,忽有忽无。玉的坚贞永恒,代表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坚贞、永恒。用玉作为爱情信物,表达了人们对白头偕老忠贞爱情的美好意愿。因此玉作为信物来说是能够充分表达情人之间的各种情感。

玉质特征

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和田玉的矿物组成决定了其质地优良:

(1)因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

(2)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润如羊脂一般而著名。

(3)有适中的透明度。即“水头好”,为微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

(4)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鳃理自外,可以知中”。

小编评价

和田玉是中国传统的宝石,以其独特的色彩、纹理和光泽而闻名于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首先,和田玉的色彩丰富多样,包括白色、灰色、黑色、黄色、绿色、红色等。其色彩鲜艳、温润,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

其次,和田玉的纹理独特,常见的有细密纹、粗糙纹、透明纹等。纹理的丰富性使得和田玉的观赏价值更高,它能够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妙。

此外,和田玉的光泽非常好,具有一种温润的光泽。它的光泽度高,使得它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给人一种高贵、华丽的感觉。

小编认为和田玉是一种珍贵的宝石,它以其独特的色彩、纹理和光泽而备受推崇。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人们追求美和追求财富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