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包子

  • 中文名:包子
  • 主料:面粉,猪肉
  • 辅料:葱、酵母粉
  • 分类:主食
  • 热量:234大卡/100g
  • 营养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 合适人群:老少皆宜
  • 禁忌人群:无特殊禁忌

食品介绍

包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由面粉制成外皮,内部填充各种馅料。它有很多种不同的口味和风味,是中国人民日常饮食中的主食之一。包子的外皮制作简单,通常由面粉、水和酵母混合而成,经过揉面、醒发后,再进行擀皮和包馅。包子的馅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每种馅料都有其独特的口味和特点。包子作为一种日常食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它可以作为早餐、午餐、晚餐或夜宵食用,也可以作为外出旅行时的方便食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包子都是一种常见的美食,有着丰富的口味选择和多样的风味。

包子

历史渊源

包子原称“馒头”。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战国文献《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蒸饼”即馒头(包子)的前身之一。

三国时期,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记载:“诸葛亮南征,取面画人头祭之”。《事物纪原》的资料来源是稗官野史,并不足以证明包子就是诸葛亮发明的。不过,古代少数民族确实有用人头祭天的风俗,“馒头”也很有可能是人头的替代品。

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相传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孟获后,行到泸水时,军队无法渡河,于是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做成人头模样,祭祀后大军顺利渡。这种祭品被称作“蛮首”也叫作“蛮头”,后来称为“馒头”。

唐宋时期,馒头逐渐成为殷富人家的主食。唐人把它叫做“笼饼”。古人把面食统称为“饼”,如汤面叫做“汤饼”,上笼蒸熟的面点就叫“笼饼”。南宋陆游有诗云:“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其下作注:“蜀中杂彘肉作巢馒头,佳甚。唐人正谓馒头为笼饼。”

制作方法

1.准备面团:将面粉、酵母、糖和盐混合在一起。逐渐加入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让面团静置30分钟,让其发酵。

2.准备馅料: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馅料,常见的有猪肉馅、牛肉馅、虾仁馅等。将馅料和调料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3.制作包子皮:将面团分割为小块,擀成圆形的薄片。将馅料放在薄片中间,然后将边缘捏紧,包裹住馅料。

4.蒸制包子:将包子放在蒸锅中,用大火蒸10-15分钟,直到包子蓬松。

5.完成:将蒸好的包子取出,摆放在盘子上,可以加一些葱花或辣椒粉作为装饰。现在可以享用美味的包子了!

注意事项:在发面过程中,确保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以促进发酵。

包子的馅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和创新。

包子蒸的时间会根据包子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蒸制时间。

营养价值

1.碳水化合物:包子的主要成分是面粉,面粉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2.蛋白质:包子的馅料通常含有肉类、豆腐、蔬菜等食材,这些食材都富含蛋白质,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氨基酸。

3.脂肪:包子中含有少量的脂肪,我们的身体需要脂肪来吸收某些维生素和提供能量。但是,部分包子馅料中可能含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因此要注意合理控制摄入量。

4.维生素和矿物质:包子的馅料通常含有蔬菜和肉类等食材,蔬菜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和矿物质如钙、铁、钾等,而肉类则富含维生素B群、铁、锌等。因此,包子能够为身体提供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包子中的馅料和包子的制作方法都会影响其营养价值。过多的油脂和盐分可能会增加包子的热量和钠含量。因此,在选择包子时,最好选择健康的馅料和适量的食用量。

小编评价

包子是中国传统的面食之一,也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食物之一。

1.味道浓郁:包子的馅料多种多样,可以有肉类、蔬菜、豆类等不同的选择,给包子带来了丰富的口味。无论是咸味还是甜味的包子,都能带给人们浓郁的味道享受。

2.外皮柔软:包子的外皮通常是由面粉制成,经过发酵后变得柔软,口感十分好吃。外皮柔软的包子能够更好地包裹住馅料,使得每一口都能够充分享受到包子的口感。

3.营养丰富:包子的馅料通常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肉类包子可以提供蛋白质和矿物质,豆类包子可以提供纤维和蛋白质,蔬菜包子则能提供维生素和纤维等。因此,包子不仅好吃,还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营养。

4.方便携带:包子作为一种方便食物,易于携带,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包子的美味,这也是包子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之一。

小编认为包子是一种美味、营养丰富且方便携带的食物,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包子都是人们的不错选择。